“研究生同学都在忙找对象,大学同学都在忙结婚,高中同学都在忙生娃,初中同学都在忙换尿布,小学同学都在忙孩子就学问题,真的是情何以堪……”这是近期不少社交网站上被广为转发的一条消息。
以前的同学纷纷结婚,自己结婚却遥遥无期;礼金只出不进,价码节节攀升……这让很多大学生除了担忧学业、就业和终身大事外,又增添了不少烦恼:收到的结婚请柬越来越多,自己囊中却越来越羞涩。
对大学生来说,接到结婚请柬如同“红色炸弹”、“红色罚单”,而这一情况对于研究生,似乎更为严重。
硕士研究生小罗在刚读硕士一年级的时候就遇到了件麻烦事,同门师姐要结婚,邀请了导师和几个师弟师妹去参加婚礼。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婚礼,虽然隐约知道要“表示一下”,但心里摸不准要“表示”多少。
小罗询问一个同去的师兄随多少礼比较合适,师兄想了想,说自己准备送800元,建议她送500元或600元。
这个数字比小罗的预期要高很多。她家在农村,基本上靠奖学金和导师发的补贴过活,这笔钱几乎相当于一个月的伙食费。师兄说,上海的行情就是这样,公司里不相熟的普通同事结婚也要送200~300元,关系稍好一些的都是600元。
小罗在网上搜到了一个名为《婚礼红包怎么送》的帖子,里面提到,礼金的价位分三档,普通同事、朋友送200~300元比较适中,关系好一点的就再加一些,好朋友、死党不少于600元。由于礼金的数字要讨好彩头,最好成双,但要跳过4这个数字,所以200、600、800等数字最受欢迎。网上还有很多和她一样的学生在询问该怎么送红包,得到的答复也多是600~1000元。于是,她咬咬牙,从积蓄中拿出了600元。
[1] [2] 下一页
|